3.1圆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圆的相关知识,对弦、弧、直径、半径、半圆、等圆的相关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还没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圆规画圆的活动,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求扇形的弧长和面积等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学习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堂数学课,既要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一些数学的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有两个目标,一是得到圆的概念,这是基础目标;二是经历由生活现象揭示其数学本质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这是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的关系.为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游戏和动手画圆,理解圆的概念,并能根据条件画出符合条件的圆形,知道弦和弧的概念;2.通过观察飞镖在飞镖盘中的位置这一活动,总结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重点:圆及其有关概念,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难点:用集合的观念描述圆。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十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动手操作、归纳定义、相关概念、点和圆位置关系、课堂练习、生活中的圆、圆的相关知识、课后反思、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获取信息,体会特点)活动内容:老师现在站在教室某一位置,我需要一位同学站在与我距离为1m的地方,那么这位同学能站的地点是1个?2个?还是......(找一位学生演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位同学能站的点有无数个.为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做准备.实际教学效果: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发现这位同学到来老师的距离相等的点有很多,对归纳圆的定义起到了很好地启发作用.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活动内容:(1)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圆.要求:①尝试用多种方法;②观察、思考圆的形成过程.(2)教师演示用绳子画圆.设计意图:增加对圆的感性认知,为抽象出圆的定义做准备.实际教学效果:利用绳子画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绳子一端固定,一端系着粉笔,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