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梯形奉贤区西渡学校朱晓芬2017.4.14教学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复习回顾、自学交流、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学习过程,理解梯形的相关概念及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来解决梯形中有关角度、线段、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等的计算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梯形有关概念、与基本图形的相互转化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添加辅助线解决梯形相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操作实践利用“七巧板”,拼出四边形。要求:①小组讨论,合作拼图。②教师参与,并选择个别学生展示。2.回顾交流复习四边形相关定义及分类。3.揭示课题22.4梯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七巧板”操作拼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也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好了情感准备。二、自学交流,探索新知1.阅读课本第91页(课题起,图22-46止),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梯形?什么是直角梯形?什么是等腰梯形?2)在图中标注上底、下底,腰,并画出高。要求:①学生阅读课本,圈划关键词。②同桌讨论,师生交流。小结:上底和下底是习惯性的说法,注意对它们的区分是依据长度而不是依据位置。2.小试牛刀(1)填空①如图,四边形ABCD中,当____________,且AB不平行于CD时,四边形ABCD是梯形。②如图,梯形ABCD中,AD∥BC,则上底是______,下底是______,腰是_______。③如图,梯形ABCD中,AD∥BC,当______=_______时,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以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及数学悟性,以自学的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数学阅读中的分析能力。师生交流过程中,强调梯形的定义及相关元素。以填空的形式,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几何语言的形式,强调数学的三种语言间的转换。1ABDCABC(2)辨析下列四边形一定是梯形吗?若不是,请说明理由。①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②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④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要求:学生快速判断,师生交流。在辨析中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为例题讲解作好铺垫,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三、师生互动,研究新知1.操作体验(1)在已知△ABC内部剪一刀,并使所剪过的线DE与BC平行,则剪下△ADE后剩下部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