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掘金产业链细分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属性新能源汽车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包括上游锂、钴资源,中游电池及材料、设备、电机电控等零部件的制造端;下游为整车及充电桩领域。在不同阶段各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例如,在2015年初至2018Q1,上游凭借自身定价权的优势,引领新能源车行业的投资机会。而在2018Q2至2020年,将会是中游电池及材料、设备等细分环节的机会;2021年之后,将会是新能源车品牌溢价叠加传统车触底向上的整车企业的投资会。因此,在现阶段,我们看好中游环节引领行业的投资机会。▌上游:价格仍承压,企稳需待时日上游钴、锂资源属性对比1)相似性:1具有资源属性,行业集中度高,价格多年底部运行;2处于锂电池上游,上下游产业链较长;3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所处行业前景甚好;4需求端上升,价格快速上涨。2)差异性:1驱动模式:碳酸锂涨价因素是南美厄尔尼诺+下游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金属钴涨价是刚果影响+下游新能源车乘用车与物流车的放量的长期逻辑;2供给端与应用端:碳酸锂与六氟磷酸的扩产周期长,供给端受限;三元材料与电池门槛较高,应用难度大,长期的增量空间较大,前期配置在资源端,中期投资机会在应用端。上游价格承压、企稳仍待时日总体而言,过去几年上游资源以及中游环节的产能增速要高于需求增速,行业性的供过于求,致使价格下行。就上游而言,短期较难企稳,碳酸锂从2014年底约4万元/吨的价格上涨至2016年初的18万元/吨,然后高位横盘震荡至2017年底,目前已回落至8万元/吨左右。在国内廉价的盐湖提锂的影响下,未来碳酸锂仍有一定的降幅空间。金属钴与之类似,从约20万元/吨的低价上涨至约70万元/吨,到目前回落至40万元/吨的价格,仍存在较高的盈利空间。因此,上游资源企稳或许需较长(1~2年)的时间。▌中游:多数或企稳,行业拐点将至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中的关键部件,也是整车成本中最敏感要素。动力电池的售价受补贴政策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但通过技术进步、规模化效应以及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方式,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价格已大幅下降,2017、2018年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80、1.25元/Wh,对应降幅为-23%、-31%,其主要原因为产能过剩叠加补贴大幅退坡影响。电池降价压力减弱,头部企业盈利水平高企:展望未来,我们判断动力电池的年降幅在10%以内,预期在2020与2025年的售价分别为1.0与0.73元/Wh,期间降幅对应CAGR为-6.1%,同时预测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动力电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