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做竞品分析的心得从入职起到现在,我大概已经写了将近4篇的竞品分析报告,产品部目前的竞品分析都是由我来写,每个月初出一篇竞品分析报告,在这一个方面,我还是积累了些经验。在我做事或者做产品的时候,我都会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目的,再接着往下细分目的,这个东西针对的用户是哪些人?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竞品分析报告不一定都是一样的版本,有些时候如果时间条件不允许就需要做一些取舍。还是从针对产品部的竞品报告说起。针对产品部的报告,应该说是最全的。其中包含的内容包括:1、竞品的全部功能的分析;2、竞品与自身产品的功能对比分析;3、竞品在运营上的策略;4、竞品在市场上的策略与目前情况;5、竞品公司的融资情况;6、预测竞品的下一步策略;7、针对以上的SWOT分析。关于功能上的分析,这里没有什么好讲的,一是相似功能上的对比分析,二是竞品的差异化功能的分析,最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差异化的功能分析上,因为这一块往往代表对手在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如何搜集竞品的数据信息?一是从权威数据媒体上拿一些数据,比如艾瑞、友盟;更多的可以百度,一些不错的数据媒体都比较靠前;二是使用谷歌搜索相关的产品与产品的市场信息;三是利用微博搜索、微信公众号来挖掘竞品的运营策略和市场情况;社交媒体也要重视,比如知乎、豆瓣,博客,往往从知乎、豆瓣上可以找寻到其公司的痕迹,有的时候还能挖掘到对手的团队现状和技术水平,最后的大杀器就是从拉勾网等互联网招聘网站找到该公司的招聘信息,从其招聘信息当中就能发现竞争对手的需求,比如在疯狂招数据挖掘的技术人才,那么说明其在大数据方面有野心;从其工资水平上,又能大体摸索出这家公司当前的整体的资金现状。知人知己,百战不殆。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信息,数据就是战争的粮草。我曾经分析过一家公司的竞品,通过从几个创始人的微博上发现创始人背景,从其微博的交流上能够知晓其近期的方向,再结合其产品的形态,又能分析出其优势。当然这种调查多花些时间,不过也只是一次性时间成本,下一次的竞品分析只是跟进分析。在做竞品分析报告的时候,我会出一份word,同时会做一个总结的简洁PPT,把核心要点给展示出来。这份PPT会发给公司高层看,作为领导者,更加重视的是产品的功能对比和竞品的市场、资本情况。在给销售部门或者市场部门看的时候,我会把竞品分析报告进行归纳抽取。对于销售部门或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