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篇知识点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主要环境问题类型、具体表现及成因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具体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水资源危机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成因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过度消耗资源方法技巧:根据各环境问题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判断类型(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随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能力减弱,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3.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CO2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全球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酸雨(pH<5.6)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SO2、氮氧化物等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地区河、湖水质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危害人体健康臭氧空洞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受到的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引发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具体表现在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威胁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加剧等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的消极影响全球使某些生物的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给人类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续表知识点二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采集渔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