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2023年第1期JournalofYuxiNormalUniversityVol.39No.1Jan.2023楚雄古诗词用韵研究——以《楚雄历代诗文选》为例赵锦华,杨盛红(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关键词]楚雄;历代诗词;音韵;片区方言[摘要]任何方言的语音系统用历史的观点去透视都不是单纯的系统,而是叠置的系统,都有不同历史时代的语音成分的沉积。《楚雄历代诗文选》是楚雄州古诗文史上比较具代表性典籍,收录了从隋唐到近代有关楚雄或楚雄文人的诗歌,分析其诗词用韵,可窥视到楚雄文化的发展,特别时各时期的汉语方言的演变状况。[中图分类号]H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06(2023)01-0062-08地处云南中偏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历有“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迤西咽喉”之称。秦时楚雄是滇国的属地,西汉时归益州郡和越嶲郡,唐属姚州都督府和戎州都督府,南诏时弄栋节度和拓东节度,宋代大理段氏时改为白鹿部,元时分属大理下万户、威楚万户和罗婺万户;明代分属楚雄府、武定府、姚安军民府和云南府;清代分属武定直隶州、楚雄府、云南府;民国时期设15个县;建国时有楚雄和武定两专区。195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1983年形成楚雄市、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1市9县城市格局至今。楚雄州现有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和白族等27个少数民族,彝族是其人口最多的民族。据1975、1976年万家坝古墓群考古发现,楚雄土著居民当是“昆明”族,后来分支称为乌蛮,唐宋以后为彝族、罗武族等。《楚雄县志》亦有“倮倮、罗武、僰人是楚雄本籍先民”的记载。汉族迁徙至楚雄始于汉武帝时期,元代“畏吾儿军”“蒙古军”在云南开始戍兵屯田①,明清时期大量汉族移民迁入,汉族逐渐成为当地主体民族,此间部分彝族迁徙他地。留下的少数民族百姓与汉族移民和谐共生,不断吸收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透过杨成彪主编的《楚雄历代诗文选》②可窥视到楚雄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汉语的演变状况。一、《楚雄历代诗文选》简介《楚雄历代诗文选》是楚雄州古诗文史上比较具代表性典籍,共收录从隋唐到近代有关楚雄或楚雄[作者简介]赵锦华,教授,研究方向:文献学、汉语史。[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地方古籍文献的记忆与多语言接触下云南方言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7XYY023)阶段性成果;2020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地方古籍文献视阈下楚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