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古诗文三首【课文图解】一图带你读懂课文内容《宿建德江》泊烟渚充满忧愁思念故乡客愁新天低树触景生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像墨水雨急、大喜爱、赞美西湖美景白雨像跳珠大风忽吹散得快湖水如天景色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惊鹊(所见)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清风鸣蝉(所闻)蛙声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天气突变)旧时茅店溪桥忽见(惊喜)【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一)宿建德江①【唐】孟浩然移②舟泊③烟渚④,日暮客⑤愁新。野旷⑥天低树⑦,江清月近人⑧。【注解】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②移:划动,移动;③泊:停船靠岸;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⑤客:指诗人自己;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分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走进作者】孟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诗隐”。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全诗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①醉书②【宋】苏轼黑云翻墨③未遮④山,白雨⑤跳珠⑥乱入船。卷地风来⑦忽⑧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⑨。【注解】①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④遮:遮盖,遮挡;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⑥跳珠:跳动的水珠;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⑧忽:忽然;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翻译】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走进作者】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