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战略实施的组织保证1、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理论:相关概念及其内在逻辑(企业制度、治理结构、层级组织、企业文化)2、企业组织结构化的类型3、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变革第一节: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理论•一、相关概念及其解释•1、企业制度:企业生产过程组织及其成果分配中的不同参与者类群间相对稳定的正式权力关系及利益关系模式•2、治理结构/机制:企业权力的逻辑主体(理论主体)(委托者、所有者)与权力的运行主体(代理者、经营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式及其实践(模式的运作)治理结构:企业决策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权力在不同机构间的配置。治理机制:不同决策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关系规定。(由委托代理关系所规定的激励/控制关系或委托者对代理者的激励与控制机制设计)•3、层级结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资源运用相关的权力在不同层级的岗位及机构间的配置。•4、企业文化:企业成员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二、关于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间关系的认识•1、理论与实践•企业制度界定的是企业不同参与者类群间在理论/法律上的相互关系•公司治理需要讨论这种理论上的关系在实践中的运行模式•2、涉及类群的范围不同•企业制度:不同参与者类群•公司治理:权力的理论主体与运行主体(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关系•3、研究目的不同•企业制度:确定何种参与者类群是企业权力的逻辑主体;•公司治理:确定代理者;•委托者如何有效地激励与监督代理者以保证受托权力合目的地行使。•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权力的理论主体由于数量原因无法直接行驶使代表;•权力的理论主体由于知识原因无法直接行使相应权力代理•代理成本:代理人是非完全所有者与完全所有者的身份差异所导致的企业价值差异。•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激励与控制(剩余索取权)三、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理论•1、结构化的概念:组织成员在组织活动中关系的模式化•2、结构化的功能:提高组织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降低不确定性,便于协调与管理)•3、企业组织结构化的分类思路与类型•分类思路:人:类群/个人•关系:正式/非正式•制度结构化:调节类群正式关系•层级结构化:调节个体正式关系•文化结构化:调节非正式关系第二节:企业组织结构化的类型•1、制度结构化•2、层级结构化•3、文化结构化•一、制度结构化•(一)制度结构化分类的基本线索•参与者类群间关系的规范总和。•参与者分类:要素—要素参与者•(资本/劳动/知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