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确定、评估和应对管理办法1.目的对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确定、评估,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公司在运营和决策中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提供支持和保障,更好地实现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确定、评估和应对的管理。3.定义:3.1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3.2后果:某一事件的结果;3.3可能性:某一事发生的机会;3.4风险源:导致风险的单独或组合的内在可能性的因素3.5风险管理: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3.6风险准则:评价风险严重性(度)的依据3.7风险识别: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3.8风险分析:系统地运用相关信息来确认风险的来源,并对风险进行估计,确定风险程度的过程。3.9风险评价: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准则进行比较,以确定风险和(或)其量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3.10风险处理:修正风险的过程4.职责4.1副总经理负责公司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确认风险源调查评价表,批准公司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清单。4.2质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风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并汇总公司级的不可接受风险。4.3生产部负责确保产品的生产质量,减少批间差异,最大限度消除生产环节的人为风险,监控生产过程参数符合生产工艺规程的要求,减少人为差错产生的质量风险。4.4各部门负责辨识与其所属的有关风险源,并向质检部提供有关资料的电子版本。5.管理内容:5.1初始公司质量管理风险识别:5.1.1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质量管理风险和机遇的初始评审,以了解公司质量管理的现状,了解可能影响公司质量目标和期望结果的因素,其内容主要包括:a)收集本公司适用的质量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b)评价本公司质量管理的现状与a)条要求是否符合。c)公司外部、内部环境及变动的影响d)公司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对质量管理达成其目标的影响。e)以往的质量事件、事故等情况分析。f)风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的确定5.1.2质管部会同行政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整理,报副总经理审核。5.2风险源的辨识5.2.1风险源辨识准备。在风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员工应作好充分准备:a)由经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资质的专业管理人员组成《辨识评价小组》组织辨识和评价。,如生产副经理、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仓管员、现场生产人员;b)收集、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基本齐全,基本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