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破坏性事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风险分析1.1.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在地发生3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在本地区的;发生波及性地震强度3级及以上的;其他自然灾害(大风、雷电、暴雨、泥石流等)造成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一次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灾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1.2.事故类型1.2.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1.2.2.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1.3.危害程度分析烈度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山河形态改变。2.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和职责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3条“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3.处置程序3.1.应急预警3.1.1.预警条件当地方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时,地震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即进入应急期,根据地方政府要求做好防震动员,采取应急防御措施:公司地震应急救援办公室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公司对部门厂房、窑、磨机、降压站系统等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公司地震应急救援办公室及时督促检查抢险救灾准备工作,并向地震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3.1.2.预警方式、方法3.1.2.1.根据有关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有可能发生各类重大突发性地震等灾害,应及时进行预警。3.1.2.2.各部门一旦自我感觉有突发震情或接到可能导致重大灾情的报告后,应迅速按照应急预案程序,首先是疏散人员,确保人身安全的同时对警情做出准确及时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并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如果灾害不足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则应急响应关闭。但决不能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和松懈麻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