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堂医药股份商业计划书目录l百草堂概述1-11页l产品与技术l股权与架构l营销策略l经营业绩l风险管理l未来规划12-18页19-22页23-28页29-33页34页35-46页百草堂概述—历史渊源《百草堂》前身名曰:《草庵》,由始祖黄真人创建于大明永乐7年(公元1409年)。黄真人(公元1369-1449年),原籍河南固始,名翯,字瞻仲,自号真人。黄真人自幼习武学医,博古通今,立志济世,行救死扶伤之道。“草庵”原有道士18人,除以习武传道外,主要从事中草药的研制以治病行医。“庵”原为一种中草药,主折瘀血,以汤、散、丹见效最速。黄真人把道观铭记为“草庵”,寓意“百草精华,广益人间”。在明成祖朱棣掌管朝政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富足、天下太平。由于黄真人医术高超,修道研药炼丹卓著,深受朝廷的支持,其深厚的医术医徳广益民间,深得人心。其时,最负盛名的是“草庵”炼制的“百草丹”,“百草丹”既可直接内服救死扶伤,也可浸泡成茶,常饮强身护神、防瘟疫。永乐初期,“靖难之变”致山河疮痍,民生凋敝,瘟疫疾病猖獗。黄真人目睹无数百姓疾苦,率草庵道士到民间施药布善,“百草丹”发挥其神奇的功效,上至朝廷下至民间深受其益。明末清初,因“草庵”参与反清复明运动遭清廷镇压,多数道士惨遭杀害,少数幸存的道士流落民间,去道号改名换姓,继续以练武、传道、研药行医为生。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廷为缓和民族矛盾,鼓励民间化缘修道。因此,黄真人的第八弟子黄守道和黄守德在都城(今北京)开办“草庵”中草药铺,志在继续弘扬昔日“草庵”的医药道德和医药精髓,后为避嫌将“草庵”更名为“百草厅”。黄守道、黄守德兄弟勤奋好学,兼得“草庵”之医药精髓,使“百草厅”生意日益兴隆,并传承发展了“草庵”的制药技艺,将配方先后进行改良,研制出“百草神油”、“百草强身散”、“百草追风膏”等灵丹妙药,药效神奇,产品遍布南北大地,“百草厅”从此声名远播、受到百姓传颂。康熙15年(公元1675年),因黄守道、黄守德各收门徒形成派系,久积成怨,最后使两位长者感情破裂各行其道,兄弟无奈分家,黄守德退出“百草厅”率徒出走他方。康熙16年(公元1676年),黄守德携家眷及门徒进入“南蛮”(今福建及广东东部)落脚,立字号“百草堂”,以研药行医走江湖为生。此时,中医药发展空前繁荣,有关本草的研究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顶峰,在此历史背景下,“百草堂”坚持弘扬“草庵”、“百草厅”“百草精华,广益人间”的医药道德和医药精髓,吸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