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艺术理论建国以来安徽民歌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域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陈晓摘要:建国以来,安徽民歌研究在文本(乐谱、文献、图片)和音响资料的搜集整理;集成后安徽区域民歌研究的新成果;《凤阳歌》《桐城歌》民歌专题研究;民族音乐学视域下民歌研究的新视角(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非遗学)四个方面学术成果丰硕。但存在民歌历史文化考察不足;民歌分类标准不统一;缺少地理学视域下民歌个案和区域民歌比较研究等问题。通过对安徽民歌研究现状回顾与问题反思,提出民歌研究有待深化的几个问题域,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以期为今后安徽民歌研究的系统性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安徽民歌现状问题域述评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春秋时期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康熙六年,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建立安徽省。生活在安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把对大自然的汲取和感恩化作丰盈的文化积淀,为安徽民间音乐的产生、流播、衍变、提供了多样文化环境。安徽音乐文化也因历史地理环境不同呈现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安徽区域民歌音乐形态、音乐风格的多样性、过渡性等特征无不彰显安徽地理环境的优势。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民歌研究相关学术成果提纲挈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回顾安徽民歌研究的历程,关注民歌研究的特点,肯定既往的学术成果,同时提出安徽民歌研究的几个问题域,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与建议,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与前景展望,以期为安徽民歌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一、建国以来安徽民歌的研究现状(一)建国后至集成前安徽民歌的搜集整理1955年,安徽省文化局音工组成立。同年3月,音工组委派专人赴皖西大别山区、巢县、芜湖、安庆、烔炀河等地搜集安徽民间音乐,历时两个月整理了原生民歌、歌舞音乐、民间锣鼓和民间器乐曲等近200首,后与1955年1月“工农青年业余文艺会演”中部分作品汇编为《安徽民间音乐》(第1集)。1957年和1959年,安徽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推出了《打麦歌》《划龙船》等原生民歌,同时推选了一批农民歌手参加“全国农村业余文艺汇演”,得到中央领导和专家的好评。1958-1959年间,《芜湖民歌选》《蚌埠民歌》《肥西民歌》《安徽民歌·歌唱新农村》等民歌选集相继出版。1960年,安徽省音乐家协会成立,对安徽民歌挖掘、采集、分类、编辑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规范整理了《带露的花朵》《安徽民歌选集》《安徽民间音乐(2-3集)》《皖河新风·安庆地区民歌选》安徽省音协编《安徽民歌》(1978年刊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