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型油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首席科学家:刘文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一)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针对我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特殊性,围绕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多期成藏与大型油气田保存规律这一核心目标,注重早古生代生物演化初期阶段成烃有机质的生源特征和白云岩、膏盐岩发育的沉积特征,突出下古生界成藏要素长期演化和构造活动控制下的多期成藏过程,聚焦下古生界大型油气田有效保存与分布规律,拟解决以下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1、早古生代有机质多元成烃机理与油气示踪标志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生物种群和沉积有机质的特殊性,以及它们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经历的多期构造叠加与演化,决定了烃源形成与生排烃过程的复杂性。除了干酪根之外,从古源岩、输导体系到古圈闭,以分散和富集状态赋存的可溶有机质、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的不溶有机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均可裂解生成天然气,表现出成烃物质的多元性。在差异构造活动背景下,不同地区早古生代层系烃源(岩)可能经历一次或多期次生排烃过程,造成部分地区原油聚集成藏保存至今,部分地区继续深埋裂解成气,部分地区经过抬升发生次生变化,从而导致生烃中心的变迁、储层流体相态的转化和有效圈闭的位移。因此,厘清早古生代烃源的原始特征,研究多期构造演化过程中多元油气的生成机理,建立油气示踪的标志体系,是揭示下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的重要基础。2、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多期改造机理与分布预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发育受原始沉积与后期改造双重控制。不同层序格架、沉积相和岩石类型奠定了溶蚀作用的物质基础,多期构造隆升与沉降、多期断-缝体系和多幕深部热流体活动等控制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保存与增生,多期不整合-断裂裂隙的复合-表生和深部流体等联合作用是碳酸盐岩不同类型非均质储集体形成的主因。因此,研究沉积相和岩石类型对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影响和控制、表生岩溶过程中白云岩孔洞形成机理、深埋过程中表生岩溶孔洞的保存与新生次生溶孔形成、破坏机理以及构造隆升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等;明确多期构造演化下构造应力(机械)-岩石-流体作用等成岩改造对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的时序性及有效性,阐明沉积作用、流体作用和构造作用的三元耦合关系,是建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