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炎症过程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应用研究首席科学家:耿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委一、研究内容本项目将针对炎症过程中细胞的识别、黏附、极性形成、迁移和效应等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不同步骤,分别有侧重的展开深入研究,发现新的信号调控分子和揭示新的信号转导机制,并进一步对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加深我们对炎症反应过程本质的系统认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揭示调控炎症细胞识别炎症信号与其它细胞或胞外基质发生黏附,形成极性并响应炎症信号发生迁移,以及最终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角度,利用基因转录调控、表观遗传调控、生物化学分析和细胞活性检测等方面的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深入探讨TLR等膜受体、整合素等细胞黏附分子、Par复合物等细胞极性分子、Src激酶等细胞内信号调节分子、NF-B等关键转录因子、组蛋白等表观遗传调控蛋白、IL-1等细胞因子、MMP等基质蛋白酶类以及SAP等细胞分泌蛋白等,对炎症过程中细胞的识别、黏附、极性形成、迁移和效应等细胞间相互作用进行精确调控的分子机制和关键因子。2.解析炎症过程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在炎症相关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基因工程小鼠技术和小动物炎症模型,建立与发展基于炎症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大疾病研究模型与系统,深入研究上述发现的新的信号转导分子、调节分子和信号途径间的交互作用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致病机理。结合本项目团队中来自医科大学的成员所拥有的临床资源,在病人样品和实例中确认所发现的炎症调控信号转导机制,对若干重大疾病的机理提出重要见解,并提供潜在的诊治靶点。3.发现新的抗炎药物作用靶点,利用相应的药靶筛选系统进行主要基于小分子化合物规模化筛选的抗炎药物研发:争取发现针对炎症相关重大疾病的新的抗炎药物作用靶点,并建立有效的筛选系统,利用商业化合物库和已建立的小分子化合物库,进行针对候选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活性筛选。根据活性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合理药物设计和结构多样性的合成,通过数轮的结构优化和全面的构效关系分析,获得先导化合物。根据构效关系,对活性化合物进行选择性的分子标记(如生物素标记和荧光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