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靶向基因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魏于全四川大学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依托部门: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一、研究内容本项目将围绕基因治疗目前面临的困难,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新型靶向病毒载体、新型高效的靶向非病毒载体、靶向选择表达调控、定点整合和原位修复、靶向基因沉默等基因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入手,试图解决基因治疗的瓶颈问题——靶向性。并将这些可能取得的技术突破用于肿瘤、艾滋病、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疗研究中。为推动我国基因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巩固我国基因治疗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为我国基因治疗药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病毒载体的靶向性研究构建器官组织靶向的病毒载体或溶瘤病毒,提高病毒载体对靶细胞的亲和性使得病毒载体能够在靶器官或肿瘤组织局部富集,从而大大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尽量降低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减少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从而降低病毒的用量,提高安全性。2.非病毒载体的靶向性研究制备各种新型可降解、安全性好的脂质体材料或多聚物载体材料,将各种靶向的配体或抗体连接于材料的表面,赋予其主动靶向性;用这些靶向材料负载目的基因,研究其体外包裹效果和体内靶向效率,研究其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安全性有效性。3.定点整合、原位修复技术及机理研究提高噬菌体ФC31/BT1整合酶介导的整合位点特异性和整合效率,阐明rep蛋白介导的位点特异性整合影响因素,研究单链DNA寡核苷酸(SSO)介导的基因原位修复的机理和AAVITR/REP介导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到19号染色体AAVS1的机理和应用,研究人源基因载体在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4.选择性表达调控研究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已有成果,筛选各种可受理化因素调控的转录因子和调控元件,研究其中有功能、可调控的结构域;构建靶向调控表达的各种病毒系统或原核表达系统,研究其靶向效率、表达调控的效果和安全性、有效性,最大程度地降低目的基因对正常组织器官的影响。5.RNA干扰、microRNA等靶向基因沉默技术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利用RNA干扰或microRNA等新型基因沉默技术探讨靶向基因治疗的新途径,特别是针对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靶点、新基因的研究。6.靶向基因治疗技术在重大疾病的应用研究所有靶向性的研究,所有新技术的探索,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治疗人类的重大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利用以上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对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