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不高,面上项目约为20%,青年基金项目约为24%,因此每年十余万的申请大军中,新兵约占一成,老兵大概占九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不高,面上项目约为20%,青年基金项目约为24%,因此每年十余万的“申请大军”中,“新兵”约占一成,“老兵”大概占九成,而且半数以上是经历过失败的“老兵”。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怎样“杀回马枪”?常有青年朋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博文中也曾泛泛地谈及(见链接)。今天,想通过解剖“麻雀”,做较为具体的陈述。最近,有一位博友给我发来了上次申请失败后基金委给他的同行反馈意见(共四份),向我咨询:今年该如何行动?是否可以就原申请的题目再行申请?我的答复如下:先来分析一下四份同行评审意见:1)总体评价中等偏下,具体评分为“3B1C”;2)前三位评审人对你的项目做了比较一般的肯定:第四位基本否定。评审意见1:基本肯定。指出优点:“选题有些意义,拟研究的问题适当,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基本可行。”缺点是:“研究目标不太明确”。(估计评分:B)评审意见2:大致肯定。着重点明:“团队的研究力量不强”。(估计评分:B)评审意见3:有限肯定,否定倾向更大:“项目工作基础较差,申请人与外界学术联系较少,学术视野受限。”(估计评分:B)评审意见4:全盘否定。所给的主要负面意见是:“研究目标不明确,方案不清晰,可操作性差。特色与创新之处内容空洞。前期积累工作不足,研究队伍整体较弱,其他成员所从事专业均与本项目研究内容无关。”(估计评分:C)3)共同认定的缺陷是:工作基础较差,团队力量较弱,研究目标不够明确,研究方案不够具体。其中有些问题是致命性的。至于今年应采取的申请方略取决于如下情况:1、一年来是否就申请内容做了重要工作?有无相关的新文章发表?2、对国内外研究动态是否进行过进一步调研?3、是否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联系?4、是否参加过相关的学术会议?5、在团队合作方面是否可能有研究方向较为相近的朋友加盟?若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是“Yes”,可以考虑继续原来的题目的申请;倘若答案大多为“No”,则以暂不申请为宜,应做更多的相关工作(包括内外联络),来年积聚了更大力量后再行申请。以上分析和建议供参考。这位博友的情况有一定的典型性,为了不涉及隐私,这里引述时删去了更具体的学术内容。然而已经大致可以知道:评审人所见略同,评议基本上客观公正,而且大多对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