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及应用主讲:即课目录DIRECTORY胜任力的前世今生01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02如何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03胜任力模型现实应用04胜任力概念及其创始人Dr.DavidC.McClelland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首先在美国国务院尝试使用胜任力模型选拔外交官。1950年全球第一个提出胜任力的概念1973年首先提出“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ce”(AmericanPsychologist28.1-14)01胜任力模型的前世今生1.McClelland的胜任力2.胜任力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3.莱尔·史班瑟的心理学才能评鉴胜任力概念及其创始人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McClelland博士在美国波士顿创立MCBER公司,为企业、政府机构和其它的专业组织提供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服务。在McClelland博士的领导下,MCBER成为国际公认的胜任力模型方法应用的权威机构。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MCBER与另外一家国际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HAYGROUP合并,成为HAY/MCBER。从此,胜任力模型成为HAYGROUP的支柱性服务内容之一。第1节McClelland的胜任力McClelland于1973年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在该文中,明确提出了胜任特征(competency)的概念,并指出胜任特征是指那些能够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一概念使当代的人才观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单纯以智力高低为标准转变为以个人综合素质为标准,将人员的素质特征与实际岗位特点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了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拥有高智商的个体不能胜任某些实际工作)。第1节McClelland的胜任力在英文文献中,胜任力用competency、competence、competencies三个词汇表示。国内(包括港台地区)胜任力代表性的名称有:“胜任力、胜任力模型、胜任特征(质)、职能、岗位职责、素质、资格、资质、能力、才能、受雇佣能力”等。Spencer(1993)认为,胜任特征是指与参照效标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特征,或者说是能将某一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特征。第1节与岗位绩效有密切关系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者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重要特征,才认为是胜任力。所以,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是一种包含多种胜任特征的结构,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力。胜任力模型是指在岗位情景中员工个体潜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