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2023年第6期红色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河南信阳为例黄玉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河南省信阳市,具备得天独厚的丰富红色教育资源,应下大力气讲好老区红色故事,使之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去,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使之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实现“两个更好”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信阳市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历史厚重、红色资源丰富,10个县区全部被纳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经初步统计,信阳现遗存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1006处,批准的各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有215处,其中国保单位6处、省保37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处、省级10处;全市现有国家备案博物馆、纪念馆41家,展厅面积19373平方米,共有藏品15818件套。信阳红色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源分布广,集中连片成势。二是层次品位高,影响广泛深远。三是时间跨度长,类型丰富多样。信阳新县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远近闻名的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新县红色资源丰富,全县共有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14处,革命历史纪念地365处。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是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它既是信仰、资源、优势,更是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信阳人自觉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为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红色资源的党史学习教育价值红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每一段红色记忆、每一件红色文物于无形中给人以精神洗礼和深刻启示。每一处红色景点、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含着感人的故事,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传承好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就要建好用好红色阵地、丰富学习教育形式,让人们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一)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佳载体300位革命者曾经用鲜血染红过的刑场—“红田”惨案遗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当年革命烈士们“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可丢”的坚定信仰;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出发地的大银杏树仿佛再现了当年夜色笼罩下,红军战士们奋勇前进的昂扬斗志。新县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箭厂河,同时还是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的“军魂人物”、政委吴焕先的家乡。在列宁小学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