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实践/心理导航PRACTICE自我价值感缺失的学生往往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所有对自我的认知都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一旦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他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自卑的心理和行为,失去自我成长的目标和动力,甚至自暴自弃。教师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学生内心的脆弱,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摘掉面具,看清自我价值感缺失的本质“老师,他又没交作业!”他是谁?不用问,我们都知道是“刺头”小武。那年,我中途接手了一个三年级,跟原班主任交接时,他重点向我介绍了小武。小武家境贫穷,成绩不好,什么正事都不干,惹事第一名!他告诉我,小武天不怕地不怕,谁的话都不听,也谁都不喜欢,嘱咐我接手后一定要拿出气势压制住小武,严加管教,否则小武会变本加厉。开学了,我抱着“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观念,没有选择先给小武一个下马威,而是决定先好好观察一下他。果然,接下来的半个多月,小武频频惹事:往班级早餐桶里吐口水;打低年级同学;趁他爸爸手术后行动不便,偷家里的钱;至于学习,他上学不翻书,放学不拿笔……他的一切行为似乎都是在告诉我这位新班主任,他就是别的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那样,是一块顽石、一根朽木。但我总觉得凡事不能轻易定性。小武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难道真的什么都不在乎?我仔细观察他,发现他还有另一副面孔。虽然小武上课时连书都不翻开,但是别的同学有精彩的表现时,他会微抬眼皮,瞟一眼,然后迅速移开视线。小武的眼神里不是不屑,而是藏着一丝羡慕。下课时,同学们一起快乐地跳大绳,小武却从不参加,也没有同学邀请他参加。这时候,小武不是在到处疯跑,就是拿枝条抽打地面,或者用鞋踢起地面的尘土……是的,小武没有同伴,总是独行。有意思的是,我看到小武经常一个人玩着玩着就会“恰巧”经过跳大绳的同学旁边,他每次都会驻足一小会儿,然后又快速离开。小武的眼神里有期待,离开时的身影过于匆忙,像是落荒而逃。我猜想,或许“坏学生”只是小武的保护色。贫穷、单亲、学习不好,这些都让小武在班级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成长缺乏目标和动力,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对生活没有期待和热情,终日浑浑噩噩,只能用打架闹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小武没有信心面对问题和挑战,于是,就用恶来掩饰——不被同学欢迎,干脆就主动远离同学;学习不好,干脆直接不学;父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