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7期总第599期University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建设研究王秋平,薛超峰,耿际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课程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学价值和育人功效,是学生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更是构筑意识形态阵地防线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存问题,并基于此探索建设理论维度课堂和实践维度课堂,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政课活起来,以期让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能量,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理论课堂;实践课堂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7-0070-04基金项目院2022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三四四’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N-SK22C92)。作者简介院王秋平(1982—),女,硕士,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薛超峰(1969—),男,学士,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文化建设;耿际华(1970—),男,学士,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一、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是指在社会主义运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红色文化作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其含蓄意指是“理想、进步、革命”等。红色文化的外延包括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制度行为层面的红色文化、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三种形式。战争遗址、革命纪念地、革命遗物是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产品;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等则是红色文化行为层面的内容;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是为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牺牲奉献等精神层面内容。所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特有的文化理念、文化符号和思想体系。红色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万能钥匙,它不一定能解决所有国家的历史问题。马克思主义需要走向中国,走进中国历史,走进中国文化,走出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走进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进行问题研究和探索。在历史的探索中,红色文化诞生了,红色文化的出现作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