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试验研究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21年全国的种植面积达到6.5亿亩,在未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玉米按照收获物及用途可分为籽粒玉米、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三类。不同类型玉米适宜收获期对籽粒含水量需求不同,籽粒玉米需要脱水快,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则需要脱水较缓一些,且需要有较长的适收期。研究发现,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鲜食糯玉米籽粒含水率呈现“快—慢”持续下降趋势,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0~25d,此时含水率为59%~64%[1]。青贮玉米在乳线比例50%时适宜采收,此时籽粒含水率为40%左右[2]。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前脱水速率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有关[3],不同基因型之间籽粒含水率动态变化特征不同[4~6]。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玉米生理成熟前籽粒含水率动态变化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甜糯结合性玉米、糯玉米和普通玉米3种不同类型玉米材料及其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监测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含水率动态变化,并分析杂种优势,为不同类型玉米适宜含水率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及材料试验于2022年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皇田试验基地进行。种植甜糯结合型玉米材料TW2018、糯玉米材料407和普通玉米材料渝213,以及杂交组合407×TW2018、渝213×TW2018。试验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长3.0m、宽0.8m,5行区,密度为62500株/hm2,生长期间进行良好田间管理。1.2取样方法为保证不同玉米不串粉及果穗的一致性,每个材料挑选生育期一致的玉米单株挂牌标记,在开花期进行统一授粉。自授粉后15d开始取样,取样间隔3d,授粉后36d结束取样,即取样时间为授粉后15d、18d、21d、24d、27d、30d、33d和36d。每次取生长正常的果穗6个,取每穗中部籽粒混匀。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含水率变化规律及杂种优势分析基金项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市级财政专项(NKY-2022AC01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qaas2021jxjl04);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NKY-2018QC02)。作者简介:李淑君(198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E-mail:15923148597@163.com通讯作者:付忠军(1984-),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E-mail:world.12345@163.com李淑君杨华祁志云董昕付忠军(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摘要:采用甜糯结合性玉米、糯玉米和普通玉米3种不同类型玉米材料及其杂交组合,通过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籽粒含水率,研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