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新闻文化建设2023.8下新闻文化论坛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影视镜像中农民工媒介形象新变研究”(项目编号:18YJC860044)。作者简介:姚永明,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媒介形象、影视制作。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转变分析姚永明摘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562万人,同比增长1.1%。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互联网视域为基础,对《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和媒体进行分析,皆在通过大量相关报道,分析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转变,并对互联网时代下农民工形象转变的原因和动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视角对农民工形象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关键词:农民工;互联网;媒体报道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支劳动力军队,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农民工群体在信息传播和交流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农民工形象的转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媒体报道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工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转变情况,并以多个报刊报道为例证,定量分析相关新闻报道,探究农民工形象变迁的原因和动因,为深化了解农民工形象转变的机制提供参考。一、互联网对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影响(一)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形象的演变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带来城市化建设,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民工代表,长期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但随着国家政策完善和社会发展,农民工地位逐渐提高,媒体报道中呈现“勤劳、朴实、创新”形象,更受重视和尊重[1]。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农民工形象在媒体报道中经历了多次变化,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地位低下”转变为“贡献突出”。新闻报道中,农民工的形象从过去的弱势、可怜逐渐向“勤劳、朴实”转变,强调了农民工的贡献和价值;第二,从“追求生存”转变为“追求发展”。农民工的生存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后,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有了更高追求。因此,农民工群体更加追求个人发展;第三,从“无名小卒”转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媒体报道中,农民工常常被忽略或者被视为无名小卒,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报道开始突出农民工的重要性,强调他们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