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组织缘何不愿走上法庭——法律机会结构理论视域下提升环保组织公益诉讼意愿研究李巧玲(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部,天津300191)摘要:环保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表达、传递和实现利益诉求的法治化方式,能够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力量,培育社会资本,对权力形成“社会制衡”。但是实践中暴露出环保组织诉讼意愿不足的问题严重削弱了该制度的效果,昂贵的诉讼成本、法院不恰当的启动案件过滤机制、检察环境公益诉讼的强势竞争及制度间的功能重叠等因素严重挤压了环保组织参与公益诉讼的法律机会空间,使环保组织不愿参与公益诉讼。法律机会结构理论为研究环保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动力和意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系统的理论视角,围绕增加环境公益诉讼有效法律供给、完善诉讼成本分担机制、多方协同参与、推进环境司法理念更新、增加法律确信五个维度,拓展环保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机会空间,使环境司法救济更具开放性和可及性,提升环保组织以法治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环境公益的意愿。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环保组织;法律机会结构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915(2023)04-0016-11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3.04.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日益增长,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攀升。若环境诉求没有被及时关注,环境问题没有被及时解决,民众可能将对环境不满的矛头指向政府治理,最终以共意性运动等非理性方式表达诉求,引发环境公共事件,激化社会矛盾,影响政府公信力。环保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社会力量制度化参与环境治理的新途径,引导公众理性化表达其利益诉求,畅通沟通机制,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该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学界与实务界均对其寄予厚望,但环保组织诉讼参与意愿不足的现实困境导致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并没有完全实现。在此背景下,从环保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障碍入手,以环保组织行动策略选择为起点,以拓展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机会空间为目标,围绕法律机会结构维度,完善相关制度设计,提升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意愿。一、环保组织不愿走上法庭的现状(一)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展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法起步较晚,最早提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收稿日期:2023-03-06投稿网址·在线期刊:http://qks.jhun.edu.cn/jhdx_sk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脱贫地区‘绿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