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23年第06期摘要:自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我国政府部门全面推进以来,弥补了旧制度的弊端,提高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但制度的实行需要一个过程,在适应期间,需要详细了解制度的优势所在,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熟练应用新制度,解决单位财务管理难题。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优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077-022019年1月起,新会计准则规定,新会计制度用于地方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新制度的应用,丰富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有助于提升我国政府会计水平。与此同时,新制度的实施,规范了整个会计工作流程,优化了绩效评价结果,并进一步提高了单位预算管理的整体管控能力。为此,在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开展新政府会计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应用中的优势1.优化绩效评价结果。在评价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过程中,考核指标一般包含预算完成率及结转结余率等,按照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规定及要求,将单位相关数据代入指标体系内,经计算分析,可获取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结果。在原制度当中,预付资金并不在结转结余资金内,由指标所反映出来的预算执行率,总的来讲,根本无法代替真正的执行结果,因此,在原制度当中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还存有一定缺陷。相比之下,新制度中,计算预算执行指标更准确、更有效,单位实际结余的预算资金可通过结转结余资金反映出来,也能够依照收付实现制核算的结果计算出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以此保证核算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合理、有效。2.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新制度实施之后,改变了以往国有资产计量不精确等现状,可单独计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的部分“受托代理资产”,明确了固定资产,避免混淆。同时,在基于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特殊性,对于性质不同的资产在计量方面更加清晰明确化,比如,新制度明确了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对于各个单位计提折旧的年限、分类标准进行了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还能够增加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的精确性。此外,还明确了资产管理责任,严格按照“谁负责谁计量”的原则执行,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浪费。3.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于政府预算编制方式,新制度作出了改变,基本上均采用不同的方式编入政府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有效防范了地方行政机关在预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