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时,方可离开。二、给定材料材料1: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勤政,荀子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秦代将不懂法令,不识时务,敬且懒惰,不勤政等作为不良官吏的标准。到了唐代更是制定了一部内容比较完备的道德法典——《唐六典》,将德、慎、公、勤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四善”标准。宋人田锡把勤政作为首要的从政理论,认为“臣道务勤,勤则职业修而事无壅”。清人李文耕也说,“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这给根治多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蔓延的遇事推诿、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贻误发展的懒政、庸政弊病指明了方向。“懒政”具体表现为政府“未作为”和“慢作为”,反映出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愿干、不想干的心态和作风,导致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怠于履行或者没有及时履行自己的职责,群众得不到基本的服务。“庸政”表现为政府“弱作为”和“假作为”,反映的是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上“不会干”或是“不敢干”,消极低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或忙于与执政为民无关的事务,使群众得不到满意的服务。“懒政”、“庸政”在本质上都是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和行为。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那些作风上存在着严重毛病的人“画”了“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擂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如此等等。这些“画像”,形象地“描绘”出一些人的自由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对此类人的“描绘”,也就是给庸官画的像。这些习气仍可以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