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招聘《公共卫生知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概述毒物与职业中毒生产性粉尘高温作业紫外辐射职业性肿瘤一、概述(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通常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工作环境中。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作息轮班、人员编制等。(2)心理过度紧张。(3)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5)劳动姿势不良或使用不合理工具。(6)工作节奏过快,如流水线生产对动作限定时间太短,操作频率过快。3.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夏季高气温和太阳辐射等;(2)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3)厂房建筑或生产设备布局不合理:如车间狭小,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机器和设备没有按照设计和规定摆放。(二)职业病、职业损害、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并经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规定的职业病。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共有10类132种。职业损害:也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是指工作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急性化学中毒。工作有关疾病:由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一类职业性疾患,但在我国尚不属于法定职业病。其特点是: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致病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病因。(三)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可以检测;3.剂量-反应关系;4.群体发病;5.治疗及预后:许多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故应强调加强预防措施。(四)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并提供以下资料:①职业史、既往史;第1页医疗卫生招聘《公共卫生知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③职业健康检查结果;④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⑤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五)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根本措施):消除或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不接触或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改变生产工艺过程,个人防护,对高危人群制定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