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公考《申论》真题(A类)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建议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4.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二、给定材料材料1媒介的变革改变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时代精神与社会记忆。潮涨潮落,逐不去弄潮儿的身影,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媒体变迁的脚步相互交织,彼此呼应。1977年,南京的夏天格外炎热。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正在医院照顾生病的妻子,酷热难耐,难以入睡,索性翻阅起手边的材料,蹲着身子构思一篇一直想写的文章。妻子出院,文章提纲也写好了。到8月中旬,初稿完成。胡福明将稿件寄给了曾向他约稿的《光明日报》哲学组。几经修改,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将此文放到头版发表,标题定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纷纷转载。胡福明则是在一个早晨与妻子做早饭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广播这篇文章的,他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情:很高兴,酝酿差不多一年的文章终于出来了。影响深远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此引发,媒体成了这场讨论的桥梁和平台。1992年,88岁高龄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行,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年的记者陈先生回“忆道:小平同志来深圳,不报道、不接见、不题词,所以很多记者都不写了、不采访了。但我觉”得他的讲话针对性、指导性太强,决心要报道。如果不报道,将是一辈子的遗憾。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发表了陈先生采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这篇报道用七个小短篇依序记录了1992年1月19日到23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的情形。当年的全国两会是在3月末,报纸送到广东代表团后,各个代表团很快“”把报纸抢光了。这篇文章被称为历史关头的雄文,将坚定改革的讯息传遍世界。媒体再次在改革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将一套节目的开播时间调整到了7点,安排了一档反映社会热点的栏目,取名为《新太阳60分》。后来按照要求,改名为《东方时空》,于当年5月1日开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片头语由此诞生,这句话成了一个时代的金句。90年代许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