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乙卷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二、给定材料材料1:为了解“就近入学”政策在基层中的落实情况、研究者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三十五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的全体学员进行相关调研。调研显示:地市教育局长对就近入学政策总体上持认同、支持的态度,87.1%的局长认同就近入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校难的问题,63.5%的局长认为就近入学能有效推进教育公平,82.8%的局长表示就近入学政策整体上利大于弊。与此同时,67.3%的局长表示自己所在地市就近入学政策在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并不好。在落实不好的地区中,87.1%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一般或比较差的地区。局长们普遍认为,相关配套政策缺乏,是导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高、就近入学政策执行难的重要原因。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旨在推进师资均衡的教师交流政策在实践中执行得并不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现行教师管理体制导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权限有限,无法通过行政命令手段调配校长、教师交流。另一方面,相关激励政策的不到位,很难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变相拉低服务质量,为收费服务腾出空间。材料2:北京的向女士,她唯一的坚定信仰就是,必须拿下最好的小学。于是,中关村的一所区重点成为她考察了几个月后定下的目标。2007年北京房价还1万上下的时候,她就狠狠心买下了学区房:据向女士讲,她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8、9万了。北京学区房,8年翻了9倍,16平米叫价456万,花100万买一个根本没法居住的房子以为附近有重点。往年三四月份才出现的学区房旺季,今年呢,更是提前到了春节后。“花钱择校”变成了“花钱择房”。中国之声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20个大中城市做的调查显示,未来计划选过购买学区房实现小升初的占31.7%。距离北京1500公里之外,宁波的干先生两年前就托人费半天劲找好了关系,让儿子进重点小学。“关系都找好的,说去那个好的学校,好了。这下下了个文件,不能择校了,懵了嘛,懵了一下,那只能到就近的一般的学校就读了。找关系好使了,买房子也来不及了。”最终,干先生的儿子进了普通小学,在区里也只能算是中等。没办法,只好花钱找人辅导,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