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本课重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本课难点尊重历史时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唐代法律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不准做官)”,宋太宗年间朝廷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一变化()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方针B.完善了科举制度的程序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动2.北宋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下列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①方田均税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农田水利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宋代134位宰相,123人科举出身,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这表明当时()A.进士科仍然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科目B.科举制度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C.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D.科举制度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群体4.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主要是为了()A.分割宰相权力B.发展科举制度C.防止武将跋扈D.提高文人待遇5.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宋初()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6.五代十国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到了宋朝,统治者出于防范“陈桥兵变”再演的可能而采取重文抑武的国策。由此可见,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宰相权力过大B.防止武将专权C.军费开支过高D.中央财政匮乏7.毕仲游《西台集》:“王荆公以兴作之说歆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之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增加财政收入C.加强军事实力D.加强皇权专制8.“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设立御史台9.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10.(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陈桥兵变”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王朝”的奇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