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化本课重点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课难点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1.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什么()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唐本草》2.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3.下图所示内容,它涉及的领域是()A.医学B.文学C.数学D.建筑4.(2021·广东·七年级单元测试)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时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想详细了解明朝时景德镇制瓷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四书集注》5.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平面呈“凸”字形,以中轴线对称分布。作为北京城核心的部分是()A.宫城B.内城C.皇城D.外城6.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以下中国古代成就中属于科技成就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明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南下骚扰,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材料反映了明长城A.改善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B.保障了明朝的繁荣与稳定C.促进北方和中原的交流D.抵挡了来自海外的殖民入侵8.“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你能从以下哪部古典小说中读到()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9.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A.紫禁城B.圆明园C.颐和园D.天安门10.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介绍,解读正确的是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④该书图文并茂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①成书于明朝②农学著作③图文并茂④具有总结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