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记背手册(第六单元)23.《孟子》三章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后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知识链接《孟子》:记录盂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是儒家重要学术著作之一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字音字形【易错读音】不能淫(yín)畎亩(quǎn)傅说(fùyuè)曾益其所不能(zēng)法家拂士(bì)【易错字词】筋骨忧患名句积累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表现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要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做出的反应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题识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在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阐述了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了孟子对“仁”“礼”“义”的坚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