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姓名:班级第17课短文两篇本课重点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本课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唯命是从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答案】C【解析】【分析】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A项中的“是”分别是“动词,表判断”“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D项中的“以”分别是“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答案】D【解析】【分析】例句和D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B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3.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答案】C【解析】【分析】例句中“而”表承接连词,与之用法相同的是C选项。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