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课外古诗词诵读【提升训练】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潼关城的地势(_____)(选用该诗中一字填空),从诗中可以看出古城地理位置具有(_____)(填一四字词语)的特点,是一天然关隘。2.作者笔下的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试结合诗歌三、四两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同样是秋景,马致远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游子①______的图景,表达了诗人②___之情;刘禹锡眼中皆是秋天的明丽景色,抒发的是③______的情感。4.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描述这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高云簇拥着古城,正面描写出了雄关之高耸险峻。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网址:shop492842749.taobao.com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B.第二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C.“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巍峨险峻。D.第四句刻画出了秦岭山脉冲破一切束缚的情态,营造出雄浑奔放的意境。6.“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7.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环境衬情)诗歌第一、二句中“夜雨”、“愁池”点明了时间、环境,奠定全诗情感基调。(环境衬情)(1)诗歌第一、二句中“①_________”、“②_______”等点明了节气、时间,奠定了全诗情感基调。(想象寄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共剪烛花,叙述离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