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统一战线/巴蜀记忆“努力餐”:穿越历史烟云的红色餐馆文o沈彤编者按在四川这片广阔的红色热土上,发生过许多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留存下许多丰富的红色遗址遗迹,在成都市金河路口,就有一家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餐馆一—“努力餐”。这是一家为革命事业而生的餐馆,由革命烈士车耀先为掩护革命活动创办,是原我党地下秘密联络点。除了作为爱国人士的活动阵地,“努力餐”也让老百姓吃上物美价廉的饭菜,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时的“努力餐”开创了成都平民“快餐店”的先河。车耀先。“努力餐”餐馆始建于1929年5月30日的三桥南街南口,后迁至祠堂街137号,最后因蜀都大道扩建迁至今天的金河路,仿其原貌重建。饭店名称取自孙中山先生的名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基于此,车耀先自始自终都让“努力餐”渗透着“大众饭”和“革命饭”的理念。“努力餐”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引导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又因其经营面向大众,物美价廉,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餐馆。历史洪流滚滚向前,现在的“努力餐”已成为成都文物保护单位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往来的客人络绎不绝。初创时的招牌菜至今仍在售卖,墙面上印刻着车耀先烈士的简介,无不都在讲述着当年那个暗422023年03期·总第441期流涌动时期的成都发生的故事。对于消费者而言,到“努力餐”吃的不仅是一份传统的川味,更是一份缅怀和励志。藏身餐馆的统一战线“线长”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有一尊车耀先烈士的塑像,高大庄严。车耀先烈士献身革命的辉煌历程和留给后代的“谦”“俭”“劳”遗训,在他的家乡广为流传。车耀先1894年生于大邑县,少年时曾经在一家商号当过学徒,1912年加入川军。1926年12月,川军刘湘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一批共产党员到巴蜀记忆|四川统一战线赞大“努力餐”原貌。抗战期间,车耀先创办的《大声》周刊。刘湘部队工作,车耀先开始接触共产主义。1927年3月,刘湘与蒋介石制造了残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三·三一惨案”,车耀先愤而离开川军。1929年,车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车耀先曾担任川西特委军委委员,利用自己经营的“努力餐”酒楼作为掩护从事统战工作。1930年,车耀先参加了“广汉暴动”,此后长期在成都从事地下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车耀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陆续在成都的“国语研究社”等社会团体中团结大批知识分子。1936年10月,车耀先联合成都40多个社会团体,组织成立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成都春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