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开发合成纤维工业,2023,46(4):48CHINASYNTHETICFIBERINDUSTRY收稿日期:2022-12-22;修改稿收到日期:2023-05-30。作者简介:鲁浩(1990—),男,硕士,主要从事纺织品助剂的研发与应用。E-mail:ziqian@china-pemex.com。氨纶织物除油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鲁浩(上海喜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上海201620)摘要:以脂肪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M800)为乳化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为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8)为清洗剂、伯烷基磺酸钠(PAS80)为渗透剂,复配一种用于氨纶织物表面油剂清洗的除油剂;通过正交实验分析4种主要原料的用量对矿物油和硅油乳化作用的影响,确定了氨纶织物除油剂的较佳配方;并将除油剂用于氨纶织物表面除油,研究了除油剂用量、除油温度及除油时间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油剂较佳配方为M800质量分数15%、FMEE质量分数10%、AEO-8质量分数5%、PAS80质量分数15%、其他助剂质量分数1.1%、去离子水质量分数53.9%;随着除油剂用量增大,除油率提高,除油剂浓度超过2.5g/L后除油率提升缓慢;除油温度低于40℃除油效果差,除油温度高于80℃后除油率提升缓慢;随着除油时间的延长,除油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除油时间超过25min后除油率提升很小;在实际生产中,较佳的除油工艺为除油剂浓度2.5g/L、除油温度70℃、除油时间25min,此工艺下除油率达73.17%。关键词:氨纶织物除油剂除油效果中图分类号:TQ340.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41(2023)04-0048-04氨纶弹性模量大,其伸长率可超过400%,甚至高达800%,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中,如泳装面料、内衣面料及外衣服装面料等。氨纶在织造过程中,由于其回潮率低、摩擦系数高,在连续不断摩擦之后,会产生大量静电,造成加工困难[1]。为提高纤维吸湿性,改变纤维表面的导电性能,减少纤维与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在氨纶纺丝过程中,通常添加氨纶专用纺丝油剂[2]。目前,氨纶纺丝油剂多以矿物油和硅油为主要成分,这些油剂在氨纶织物染色前必须充分去除干净,否则残留的硅油聚集在织物表面,会导致织物染色出现色花、白斑等疵点[3]。硅油中的氢键能与氨纶表面上的羧基、羟基形成共价键,对氨纶有很强的亲和力,导致氨纶表面的硅油难以被剥离[4]。另外硅油相对矿物油更加黏稠和难以乳化,未被充分乳化的硅油容易破乳相互聚集,在织物表面上形成拒水膜导致织物染色质量降低[5]。因此,氨纶织物前处理必须使用对硅油具有强力乳化、分散与剥离能力的专用除油剂。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并不能实现以上所有功能,根据相似相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