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学科把握文学性文本特质,助力核心素养发展●文程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其中,“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作为发展型任务群,为极具文化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性文本教学指明了方向,强化了文本阅读的价值追求和审美体验,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化个性表达,走出人云亦云的教学尴尬,让语文课程教学重新回归审美和创造的价值本位,促进了阅读和表达之间的融会贯通,为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践行“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中的尝试和思考。一、品析语言,在体悟情感中落实2022版新课标在“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内涵阐释中,提出要“欣赏和评价文字作品”“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关注文本语言理应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尤其是文学性文本,可谓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以精准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蕴藏着极具审美价值的美好情感。小学生受到直观性思维的限制,他们依托鲜明的形象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缺乏了形象的关涉和情感的浸润,无疑对于文学性文本的赏析和审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强化文本语言与形象之间的链接,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准与生动,从而借助鲜活的形象,体悟文学性文本所蕴藏的丰富情感。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雷震的古诗《村晚》教学为例,这首古诗以简练而极富诗意的语言,一方面展现了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色,另一方面则借助调皮可爱的牧童形象,揭示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幽雅,抒发了诗人雷震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为文学性文本的典型代表,古典诗词无论是在言语形式、遣词造句,还是描摹画面、传递情感方面,都与2022版新课标中“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所设定的内涵一脉相承。基于此,教师从文学性文本中语言、画面和情感三“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落实策略MIRROR93EDUCATIONTODAYJuly/August2023今日教育个关键性维度,设置了以下学习任务。首先,基于理解层面,通过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以及联系上下文等多维方法,自主性理解诗句的大意,了解关键性词句的意思。比如描写自然景色的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可以着力指导学生聚焦于“衔”“浸”这两个动词表层的意思,从而对诗句展开想象性描述。其次,紧扣动词,拓展联想,展现诗句的画面。这一任务旨在将学生的思维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