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3内蒙古气象文章编号1005-8656(2023)01-0003-06巴彦淖尔市近4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滕海迪(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选取1974—2020年巴彦淖尔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趋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M-K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47年,巴彦淖尔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呈升温趋势,春季对升温的贡献最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减小趋势,春季对日较差减小的贡献最大;4月最大,11、12月最小;空间分布为西北部低东南部高。(2)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在1991—1992、1983—1984、1993—1994年出现突变。(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主要的震荡周期均为14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31年。关键词巴彦淖尔市;气温特征;M-K检验;Morlet小波分析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doi:10.14174/j.cnki.nmqx.2023.01.0010引言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近年来气候变暖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及重视。2021年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1],21世纪前20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高0.99℃,其中2011—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偏高1.09℃。对于我国而言,平均气温除西南部局部地区为降温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为升温趋势,且北部比南部地区升温明显,东部比西部地区升温明显,气温变化地域和季节差异明显[2-3]。对于内蒙古而言,在过去几十年增暖明显,尤其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非常明显,且最低气温增幅显著高于最高气温[4-9],但是存在一定的变暖减缓现象。王丽萍等[10]利用M-K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巴彦淖尔市南部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升温明显高于全国的升温水平。气候变暖可导致高温、干旱等极端事件的多发,致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公众对于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11]。巴彦淖尔市处于黄河“几”字湾的最北端,位于105~110°E、40~43°N,现辖7个旗县区,包含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巴彦淖尔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的一部分,由于地处40°N黄金种植带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所产的农产品优质绿色,成为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利用巴彦淖尔市1974—2020年的气温资料,对近47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