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减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的历史与经验朱喆1玛合帕·司马胡力2(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在某种意义上是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百年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到建国初期初步探索反贫困道路,再到改革开放时期深化扶贫举措,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探索始终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坚定地带领人民科学脱贫,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根据中国国情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扶贫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的脱贫成就坚定了全球减贫的信心,精准扶贫战略为全球减贫提供了新思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反贫困的成就印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彰显了多重世界意义。[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逻辑[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23)03-0020-0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21)实现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人类文明发展史也是摆脱贫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减贫实践,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斗争理论,也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减贫事业的百年探索与贫困作斗争是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坎坷曲折。大致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历经破旧立新、初步探索、深化扶贫、创新完善等阶段。一是破旧立新时期:革命式减贫阶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担当起时代重任,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终极目标,开启了为人民谋幸福的社会实践。1921年,中国共·02·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第3期[收稿日期]2023-04-21[作者简介]1.朱喆,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智库专家;2.玛合帕·司马胡力,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产党的成立,给深陷灾难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毛泽东同志团结农民群众,建立工农联盟,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激发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将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因地制宜开展土地革命,将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为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