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6期高教探索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百年探索∗———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史仁民吕进史东梁收稿日期:2022-04-11作者简介:史仁民,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吕进,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史东梁,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锦州/121013)∗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以文化人:大学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研究”(DIA2203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期的完全政治化探索、曲折发展期的“双肩挑”探索、恢复发展期的规范性探索、发展巩固期的专业化探索、专业成熟期的制度性探索五个阶段。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变迁呈现出了从政治化走向专业化,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的阶段特征。对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轨迹和变迁路径的分析,是研究高校辅导员制度改革和发展创新的关键所在。在学理上,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路径应从以下方面展开:持续巩固职业化,突出思政教育底色功能;助推迈向专业化,回归教师教育角色本原;合力实现科学化,构建协同综合育人体系。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制度;历史演进;变迁特征;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也是其领导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取得成就的一百年。[1]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辅导员制度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反映了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反映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2]高校辅导员制度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体制运行的行动纲领,发挥了促进队伍成长、聚合改革共识、指引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历史制度主义(historicalinstitutionalism)是解释制度变迁的有力工具,将制度变迁本身作为分析变量,围绕制度生成或制度发展中的原动力,分析观念、利益、立场对行动者偏好的影响,其中以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关键节点(criticaljunctures)、断裂均衡(punctuatedequilibrium)和渐进转型(continuouschange)等机制解释制度的存续与变迁。[3]本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