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GeneralSerial.No.74(总第74期)FUJIAN-TAIWATURALRESEARCHNo.2.2023闽台文化研究2023年第2期陈元光信仰传播与在地化以安溪“三乡”为调查地罗臻辉林珣如(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通过文献爬梳与田野调查结合,探寻陈元光信仰在漳泉交界安溪县乡村的变迁史。发现陈元光信仰随着陈氏移民传播至安溪“三乡”,但社会变迁时的再次移民却已成为最初迁居地的共有信仰,是信众构筑命运共同体的集体记忆。同时,陈元光信仰也逐渐失去原貌,凸显着信众对信仰的在地化。研讨陈元光信仰的地方传播史,有助于更好把握陈元光信仰兴衰嬉变的全貌。关键词:陈元光信仰;安溪;传播;在地化陈元光将军以开漳之功成为唐以来漳州人乃至闽南敬仰的历史人物,并逐渐神化、被誉为“开漳圣王”,明清以来随着漳州籍移民迁徙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各国而播迁香火,成为联系港澳台胞、侨胞重要的根亲文化。可以说,陈元光文化已成为漳州历史的文化符号,更是探索闽南文化形成、发展与播迁的重要媒介之一。陈元光文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学界成果丰硕,从“开漳史”研究到“开漳圣王文化”研究",不仅反映着陈元光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且也突显着以文化传播为中心的学术视角转向。唐宋时期,福建掀起了一股造神浪潮,陈元光信仰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走向正祀,在漳州周边的泉州、仙游、潮州等地都有以威惠庙为载体的陈元光信仰分布的零星史料记载。但从研究现状看,陈元光信仰传播的研究多着力于漳州地区,以及明清以来播迁的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地[2],对于漳州周边县市的传播研究则尚待进一步探讨[3]。泉州市安溪县,位于漳泉交界的山区地带,据乾隆《安溪县志》载:“威惠庙,在眉上乡,祀唐开郡功臣陈元光。"4说明清代中期安溪境内有陈元光信仰的存在,吴幼雄、陈桂炳等曾论及,但尚存在讨论的空间。为此,笔者回到“历史现场”,结合历史典籍与民间文献,探寻陈元光信仰的在地化情况,以理解陈元光信仰在不同地区传播中产生的文化差异性。一、安溪“三乡”概况在安溪龙涓乡有个俗称“三乡”的社区,辖有黎山、宝都、钱塘三个村落,历史上各有旧称,分别为:眉上芹山、眉西、眉田(当地族谱称为“湄田”)。故“三乡”之地应是县志所载的“眉上作者简介:罗臻辉(1985~),男,福建安溪人,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林珣如(1993~),女,福建仙游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