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651期2023年第21期(7月下)0引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导致行车效率问题的主导性因素通常是逐一出现并不断积累。行车效率问题主要包括客流较大、客流时间或空间不均衡、换乘不匹配、运能不足、运能浪费等。1影响因素分析行车效率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客流特征、设备状态、管理措施分别进行分析。1.1客流需求因素分析从整体客流特征分析,客流因素包括客流的时间不均衡性、空间不均衡性、突发性大客流等。以通勤客流为主的线路,工作日客流大于双休日,早、晚高峰的方向不均衡系数、断面不均衡系数、时间不均衡系数较大的问题突出。以休闲客流为主的线路,双休日客流大于工作日,线路客流受节假日、天气等影响较大。受城市规划、地铁线路布局、人口岗位分布等多重因素影响,客流易出现明显的上下行不均衡问题,同一线路内车站也存在大客流站与小客流站,易导致单向运能不足或浪费[1]。从外部因素分析,地铁沿线商城开业、新住宅区交房入住、大型活动等易导致客流突增。沿线商场开业重点影响周边单个或几个车站,通常开通初期客流变化较大,随后略有下降并逐步趋于平稳。新住宅区交房入住一般仅影响周边单个或几个车站的客流变化,属于渐变式影响。大型活动地点若与沿线车站重合,可能导致部分车站突发性大客流,此类活动规模预估难度较大,需提前做好安排。1.2设施设备因素地铁设计阶段的预测客流,与运营后实际客流通常有较大差异。大型城市易出现地铁线网规划较早、设计能力不足问题;中小型城市易出现城市建设滞后导致地铁客流较小问题。地铁运营后,车辆选型、线路条件、车站设计、信号系统等设备设施已确定,很难进行变更或升级,在地铁客流增大、运能不足后,此类问题将逐渐凸显。A、B、C型车在车辆定员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常规地铁一般采用4节或6节编组,且一旦设计确定后很难改变。限速、限界、超高、曲线等线路条件对列车设计速度影响较大,影响列车运行周期。站厅/站台层面积及布局、电扶梯配置及布局、车站出入口数量及布局等车站设计影响车站客流组织效率、候车容纳能力及乘客疏散能力,而站台设计长度影响后期列车扩编可能性。1.3管理运作因素除线路条件及设施设备外,站务客流组织、司机乘务运作等管理因素均影响行车效率提升。正常情况下的车站限流措施、站台引导、清客组织,特殊情况网络、线路、车站的大客流应对方案,对行车效率均有较大影响。司机站台标准作业时间对运行图列车最小停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