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2-09ꎻ修订日期:2023-04-1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YJA740025)作者简介:昌云露(1992—)ꎬ女ꎬ湖北武汉人ꎬ硕士研究生ꎻ李丹丽(1977—)ꎬ女ꎬ湖北武汉人ꎬ副教授ꎬ博导ꎬ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ꎬ语言教育政策ꎬ双语教育和跨文化研究ꎮ城市风韵塑造中的超语实践———以汉街语言景观为例昌云露ꎬ李丹丽(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ꎬ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语言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ꎬ亦直观体现城市风韵ꎮ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汉街的语言景观为例ꎬ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英文作为世界通用语ꎬ使用比例最高ꎬ承担象征功能ꎻ中文表意ꎬ提供具体信息ꎬ实际地位高于英文ꎮ动态的语言标牌融合了图文、视听等多重认知和符号资源ꎬ超语实践在塑造和解读语言景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ꎮ文章在语言景观研究中融合超语理论ꎬ试图以小见大ꎬ呈现我国华中地区语言生态ꎬ丰富了超语理论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ꎮ关键词:超语实践ꎻ多模态语言景观ꎻ多语现象ꎻ城市风韵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3)07-0063-06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ꎬ世界人口及各类资源(如语言)的流动性大大增加ꎬ多语现象应运而生[1]ꎬ成为各地语言景观的常态ꎮ语言景观研究是当今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热点ꎬ它通过考察公共空间中的语言呈现ꎬ探寻多元化语言景观构建过程中的动机、意识形态、决策等议题ꎮ然而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ꎬ语言景观中结合图像、声音、颜色等多模态的意义表征方式日益常见ꎬ以静态标牌为主要对象的传统语言景观研究已不能反映现代化都市中语言景观的全貌ꎮ因此ꎬ本文运用超语理论ꎬ以中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汉街的语言标牌为研究对象ꎬ探究我国华中地区中心城市的语言景观现状ꎬ拓展超语理论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路径ꎮ一、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一)语言标牌与语言景观语言标牌(linguisticsigns)是现实环境中用以陈列、展示语言文字的物质载体ꎬ如路牌、街牌、广告牌、警示牌、店铺招牌等ꎬ呈现于公共场所语言标牌上的文字是社会语言学领域中语言景观研究的主要对象ꎮ[2]Landry&Bourhis认为语言景观是个宏观的总体性概念ꎬ包含了街道、公园、广场等中的各类语言标牌ꎬ譬如街名、地名、商业店铺招牌和政府建筑上的公共标志等ꎮ[3]后续ꎬ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