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Education[收稿时间]2021-07-16[作者简介]通信作者:方银银(1996—),女,贵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王国桢(1971—),男,重庆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12月December,2022UniversityEducation[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使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界的索取,解决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中包含丰富的伦理底蕴及当代价值。儒家思想中合理的传统思维是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依据,充分汲取这种传统思维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理念,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本研究通过归纳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脉络,探析“天人合一”思想中的伦理底蕴,进一步阐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关键词]儒家;天人合一;伦理;价值;生态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2)12-0173-03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儒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其中“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把天、地、人联系起来,把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统一起来[1]。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刻影响世代中国人看待自然万物的价值理念,包含了丰富的伦理底蕴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梳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脉络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关于天人关系的阐释,其主张人与天地万物紧密相连,强调人们既要对自然保持诚敬之心,又要注重人本身价值潜力的发挥,注重对生态伦理的关怀,并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主要历经了先秦、汉代和北宋三个时期的发展,日益诠释出丰富的哲学内涵。(一)先秦的先秦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思想商周和春秋战国统称为先秦时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商周,后经春秋战国孔孟的发展,奠定了后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发展的基础。1.商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古时候,人们对天地自然界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天地比较畏惧,所以殷商百姓盲目迷信天神,凡遇事都会占卜算卦以测安危。人们通常把“天”看作是天神,而天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统治和主宰人类社会。在《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