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转型研究_袁芝妹.pdf
下载文档

ID:2739897

大小:1.3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工智能 背景 高职 外语类 人才培养 转型 研究 袁芝妹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作者简介:袁芝妹(),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转型研究袁芝妹,王 丽(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长沙)摘 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的综合支持下,高等教育迎来了又一次教育改革契机。在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中,凭借传统教学模式和经验,教师开展语言输出和传授式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语言素养,学生的外语对话和学习体验感不强。通过引入基于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技术,学校可结合学生外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打造智慧化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阐述人工智能教育的概念,分析人工智能与外语人才培养结合的价值,基于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现状,探索人才培养转型路径。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引言创新是驱动国家发展、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我国在 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战略布局上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倡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变革。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的教育功能、系统不断被开发,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智能教育机器人、大量智能教育平台,为学校实施人机互动教学提供了条件。在高职外语人才培养中,出现了语音指导、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站在人工智能应用视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智能化技术打造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外语人才提供保障。一、人工智能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从概念来看,“互联网教育”是“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前身,其重点在于寻求当下网络技术条件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融合点,丰富互联网的发展内涵,优化教育生态。而人工智能教育则需调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平台和技术,通过利用智能数据搜集平台、数据整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以及综合最新科技成果形成的智能化教育技术,对互联网教育生态进行升级。借助这一契机,学校和教师可将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将社会市场需求、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充分衔接起来,满足教师智能化发展、学生智能化学习、人才培养智能化转型的内在需求。从意义层面看,人工智能教育是以教育人为根本目的,通过引入一系列符合人脑学习方式、学习思维、学习特点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培训机构、学校、教师。在今后教育形态上,教育则会逐步迈向学习,教师也会过渡到学习导师角色。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将加快学习型社会建成。但是,无论是技术赋能研究层面、还是智能教学层面,人工智能教育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根据当前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出适应高校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智能化教育平台,为实施高质量教学、高效教学诊断评价提供保障。二、人工智能与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结合的价值作为科技领域中的新形态,人工智能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商业、工业、教育等领域,带动社会经济向着新方向前进,也会影响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一)有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企业调整了用人需求和标准,影响了人才招聘指标。作为输出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立足人工智能发展视角,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素质、能力、素养的新要求,充分结合企业未来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地校对人才培养定位,利用人工智能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强化外语类人才的智能化学习、工作能力。(二)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势必影响企业岗位需求,这也是驱动学校革新外语人才培养的动力。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诸多行业、产业开始寻求转型发展契机,他们对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所以,围绕人工智能背景,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素养结构,能够满足新时代企业岗位需求。(三)推动课程改革创新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快了跨学科融合发展进程。所以,在建设外语类专业课程时,学校不仅要设定语言技能基本课程,还要促进专业学科协同发展、交叉融合,拓宽外语类人才的知识视野。通过促进人工智能和英语人才培养融合,学校可与企业共享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四)革新教师教育观念人工智能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方式下,教师往往直接传递和讲解知识,教学课时限定了师生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掌握进度。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运用人工智能平台的各个技术模块,及时获取大数据、云计算提供的计算模型和结果,客观地分析学生知识缺陷,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难度、教学资源,也可开发语音识别、语音对话、翻译系统等智能化平台,为外语类人才提供个性化指导。凭借以上平台,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纠正语音、了解跨文化知识背景,甚至还能模拟特殊场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年 月(下)()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一)人才培养与社会衔接不足从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主要是为培养了解语言文化、掌握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的人才。在培养中过于极为侧重语言应用能力,希望学生能够达到外贸、电商、翻译等工作要求。伴随社会时代进步,高职也需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校企合作力度有待加强,再加上未能建立起校、企、行互联的信息化平台,很难保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符合市场需求。(二)教学形式更新不及时当前,高职学校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授课经验,再加上传统育人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教学工作重在解答疑惑,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加快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诸多学生开始运用智慧平台搜集资源,获取外语知识、了解国外文化。尽管网络中拥有大量外语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源过于碎片化,很难协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所以,教师要在树立信息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主动向引导者角色转变,为提升外语学生专业素养、学习能力提供系统化的资源,成为优秀的时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混合教学、翻转教学、线上线下教学生态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诸多教师开始接受信息化教学培训,但是由于接受程度不一,信息化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大,教师多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方式很难发挥实际价值,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三)课程教学体系有待优化在当前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设置外语专业技能课、外语专业知识课,以及其他基础类课程类型。但是,优化课程设置时,往往更侧重更新核心专业课程内容,较少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视域下,高职学校应坚持课程育人的科学性、前瞻性,围绕跨专业融合发展、学科交叉融合需求,建设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谐统一的课程体系。在实践层面,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更新、优化速度有待加快,较少引入技术层面的课程,很难融入跨学科的人工智能技术,学生也很难利用智能化技术了解知识发展情况,更无法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个性化的听说读写译训练。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策略(一)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校企加强顶层设计社会需求是影响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校企双方应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结合人机交互、信息交互的功能,调整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求外语人才拥有语言基础、文化知识、语言应用技能,还要求其掌握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和人机交互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和其他最新科技,科学诊断人才培养现状,精准地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具备智能化学习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校企双方可深入研究外语类人才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或优化课程育人体系,打造满足外贸、电商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优化外语专业课程内容。为确保外语人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还应邀请人工技术领域的指导人员,三方共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梳理和调整教学内容,有序插入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内容,构建与工作岗位环境衔接、工作任务对接的教材,突出外语类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二)加强信息素养培训,提升智能教学水平在各系列培训中,学校应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教育”的内涵,开展提升信息素养、智能教学水平的培训活动,让教师了解最新教育技术、系统和平台,精准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智能化教学。当前,在外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素养、资源的程度不高,不能打造个性化的外语授课模式,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对此,学校应邀请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家、相关外语教学系统开发人员,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活动,向教师解读人工智能教学内涵,呈现各种智能教学平台、技术和系统的应用方式。借此机会,教师可根据听说读写译课程教学特点,选取合适的智能教学系统,让学生接触新颖的设备、系统,优化教学流程。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深刻理解智能化教学理念,才能做好人机配合,协调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工作,运用智能化技术拓展专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构建起适合学生专业学习、训练的人机协同、同行协同教学模式,切实提升个人智能化教学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利用智能化技术,将职业素养、价值观、课程思政等模块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优化智能教学平台,打造智慧教学课堂学校应大力建设智能教学平台,邀请区域名师共同备课,以协作形式打造外语类个性化课程资源。在课前,在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平台后,往往会产生大数据痕迹,如学习习惯、正确率、专注度等。根据这些痕迹,智能平台可自动生成学生画像,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智能平台观看学生预习薄弱知识点数据,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下发独立阅读文章的任务,让学生运用电子词典学习生词,并将整理出的生词上传至学习档案系统。接下来,学生需要再读语篇,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和分析语篇,在各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从智能知识库中调取学习资源,验证个人想法和观点,强化阅读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保持与系统的密切联系,随时接受来自系统的学习反馈,利用智能平台推送后续的复习资源、答疑资源,并使用智能平台统一布置或分层布置作业、统一回收作业,全面诊断学生学习效果数据,评价课内外教学情况、学习情况,优化智慧教学模式。(四)发展智能考核评价,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支持,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智能化评价结合起来,登录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浏览平时签到、课程打卡、在线答题等数据,获取全过程动态评价结果,结合平台数据分析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对于学生各个专业课程,可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分析、评价和管理。在学期中、学期末,教师可随时调取统计数据,了解各个教学班级、专业的课程学习情况。其次,根据现代企业发展需求调整考核指标。在设计量化指标时,结合当代企业、社会的人才需求,设定创新能力、专业素养、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方面,客观评估人才培养进度。此外,个性化诊断。教师可统一收集学生作业时,利用智能系统功能,统一评测、判定作业完成情况,并将作业转化为电子档案备份,形成可视化的学生个人作业信息库,判断学生专业学习不足,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各个阶段学习情况变化。最后,在课程考核、考试标准层面上,教师要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构建人机互动、企业协同的评价模式,设计贴合企业工作任务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结束语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关乎外语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特色化和未来化发展。因此,学校、教师、企业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优势,构建符合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智慧教学水平、优化智能教学平台、发展智能考核评价等方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专业建设、课程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设、课堂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