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时间]2021-05-12[基金项目]河北省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KCJSZ2020095);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2020-053)。河北地质大学校内青年项目(QN202144)。[作者简介]邱淑伟(1987—),女,吉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水土环境模拟、控制与修复。2022年12月December,2022UniversityEducation[摘要]水文地球化学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基本理论较深,同时强调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水文地球化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只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教材中缺少与知识点对应的工程案例,学生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于以上问题,建设水文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案例库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结合课程重要知识点,通过案例情境带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此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科研的热爱并激发创新能力。[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案例教学;工程案例;实践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2)12-0106-03一、案例库建设的意义水文地球化学是河北地质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在地质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为后续专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等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学会分析地下水的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特征以及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性能,最终可以对一个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性质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1]。水文地球化学课程重视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同时强调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实验的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2]。水文地球化学课程受整体学时限制,缺少如水分析化学等相关试验操作类的先导课程,需额外承担水分析实验以弥补学生实验操作的不足,同时课程内容涉及众多的地下水化学作用原理及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原因机理分析,是一门难度极大,但在水文地质工程领域非常实用的课程。水文地球化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限于总体篇幅及课时安排,教材无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