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1期2023年1月长沙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Vol.37No.1Jan.202344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模型分析龙莹,陈新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基于2011—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其中3个分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的促进效应略强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间接影响村民消费支出,其中介效应占比为10.54%。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动态面板;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F323;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2023)01-0044-08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关键则在于鼓励与引导居民消费,从而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商务部数据表明,2021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突出了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作用。尽管近些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较高比重,我国的消费率却一直处于偏低水平且波动不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最终消费率约为55%,同一般发达国家对比依旧偏低。另外,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把促进消费的主战场放在城市,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受不完善的商业网点等因素制约,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缺乏消费活力。因此,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增长的意义不仅仅是扩大内需,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旨在为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使金融业务不再只面向“金字塔顶端”群体。普惠金融能够破除“金融排斥”壁垒,缓解流动性约束,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同金融创新接轨,普惠金融衍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发展模式。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数字化技术下的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较强的优越性。首先,不需要设置特定的金融机构网点,互联网技术发展使金融业务能够覆盖到落后或偏僻的农村地区,克服地域差异;其次,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与对象,金融门槛的降低将更多的长尾客户纳入金融服务对象中,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