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研究》第2期收稿日期:2022-12-02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溢出效应抑或挤出效应董龙训1张立光1亓鹏2(1.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250021;2.中国人民银行莱芜市中心支行,山东济南277102)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传统金融机构经营发展产生了技术溢出和市场挤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促进正规金融服务下沉,从而有效缓解传统农村金融约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从传统信贷支农的角度出发,使用2012—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农贷款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促进涉农贷款增长,从而缓解“三农”融资约束,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此种效果更为明显;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这一维度对传统农村金融产生影响,其次是覆盖广度;分主体看,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之间无显著关系,与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贷款微相关,而对城市涉农贷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数字排斥问题,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下沉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正向作用。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三农”融资;传统金融机构中图分类号:F8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23)02-0037-07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3.02.005作者简介:董龙训,男,山东潍坊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普惠金融和货币调控;张立光,男,山东临沂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亓鹏,男,山东济南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莱芜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和农村金融。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观点。一、引言长期以来,银行信贷是“三农”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虽然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从多方面引导传统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但由于受到农户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土地等要素制度引致的农户抵押能力低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三农”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方向与发展趋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愈发突出,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新思路。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