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18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素养和重要资源,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勾勒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图景[2],呼吁相关部门注重女性人才的培养,推动乡村女性人才在韧性乡村建设中大有可为。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女性的参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女性人才建设韧性乡村的路径王宏婕(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南京211816)[摘要]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其中乡村女性人才是乡村振兴队伍的重要力量。我国乡村振兴目标是建设韧性乡村。当前,乡村女性人才在韧性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话语权较弱、女性人才数量有限、治理手段有待丰富的问题。因此,需要营造性别平等的文化氛围,积极突出女性主体地位;积极培育乡村女性人才,发挥其引领作用;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韧性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关键词]乡村;女性人才;韧性;建设[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2-07-15[作者简介]王宏婕(1996—),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乡村治理。行宣传报道,增加文化影响力。其次是坚守文化保护的红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发展面临很多的冲击,各村镇、基层单位要努力探索乡村文化保护的模式,将乡村文化的“根”保留完整,发展好。针对传承的民俗仪式,在记录的基础上编撰成书籍,对民族文化传承人加大物质和精神支持力度,同时聘请“文化管家”专门挖掘农村文化,制作特色文化产品,激发内生活力,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响家乡美,这有利于增强农民的保护意识,又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再次是实施文化精品,扩大文化交流。实施农村文化精品工程,精心打造一批有玉溪乡村特色的文化作品,形成玉溪特色。同时扩大文化交流,推进文化下乡,促进乡村文化保护,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乡村文化的造血能力。最后是走“旅游+乡村文化”特色发展之路。将玉溪市文明村寨、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发展农村特色产品的加工业,扩大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链,在增加农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3.5加强基层党组织保障作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组织保障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