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权利保障问题研究蒲小勇摘要:农民工市民化权利保障问题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然也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却面临市民化身份认同度低、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少、司法维权难等困境,研究分析其成因,主要在于农民工城市融入难、体制机制对农民工保障惯性滞后、农民工群体的高流动性等。解决农民工市民化权利保障问题的实践路径,须着力强化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营造农民工友好型制度环境、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均等化、维护农民工合法性权益。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权利困境;权利保障作者简介:蒲小勇,中共达州市委党校讲师(四川达州635000)。中图分类号:D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3)04-0102-05一、研究缘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之“新”,区别于传统城镇化扩地建楼式的“造城运动”,“新”在将工作重心转向维护进城人群民生权益。党的二十大报告继而明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在当前背景下,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提升,同时,人民对权利保障的诉求也日益强烈,“人的城镇化”要求在继续改善民生的同时,增强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强调,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主力军,农民工的市民化自然是新型城镇化任务的重中之重,农民工市民化权利保障问题也就成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然也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农民工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而出现的新群体,也是新型城镇化主要争取转移的新市民。据2021年数据统计,全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9亿人,其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约有1.33亿人[1]。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尤其是逐步市民化的进城农民工群体,必然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带来新的变化,甚至可能会激化一些社会矛盾。因此,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业已成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学界有从政治权益角度展开研究的,有从经济民生角度展开研究的,有从维权救济角度展开研究的,也有从文化认同角度展开研究的。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2]。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也应遵循法治之道,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权利保障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稳定扎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