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2卷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Tribune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演进逻辑□陈庆【内容摘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取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落后走向发达的必然趋势和应然选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探索出的一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路径。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这条路径的开辟和拓展呈现出一定的演进逻辑,由模仿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演进轨迹,既有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般内容,也有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因此,剖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探寻其演进规律,总结其演进经验,为持续走好新时代现代化新道路,奋力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演进逻辑【作者单位】陈庆,中共高邮市委党校现代化,对于当代的人类社会来说只有两种模式、两条道路、两种选择。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自从有现代化国家以来,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运用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实现现代化成为唯一途径。党的百年艰苦奋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开辟出一条通过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来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这条路径成为发展中国家采取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又一选项,也为人类社会谋求快速发展贡献中国道路。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仿效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带有天然性,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的新中国必然要“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是新中国必须选,也应该选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俄为师”仿效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1956年,在苏联援助下的以重工业建设为主的国家“一五”计划提前达标,“一体两翼”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基本完成,新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实现了建设与改造并举的良好开局。自此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由分散的自然的小农经济开始向相对集中的工业化公有经济转变。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制度基础。单纯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